![]() |
首頁 >> 河北 >> 石家莊市 >> 鄉鎮介紹 >> 九門回族鄉 |
![]() |
九門回族鄉 |
九門回族鄉是藁城市唯一的民族鄉,位于藁城市西北部,滹沱河沿岸,距藁城市治15公里。東與南董鎮毗鄰,西與正定縣搭界,北與張家莊鎮接壤。九門鄉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四通八達,北鄰省道正饒公路(正定——饒陽),南距307國道(石家莊——滄州)、石黃高速公路(石家莊——黃驊)入口處8公里,石家莊民航機場路自該鄉穿腹而過。2001年,全鄉總面積46.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2萬畝,人口4萬余人。 行政區劃 鄉政府駐九門村,郵編052160。該鄉轄13個行政村委會:只都村、早落村、北白皮村、南白皮村、黃莊村、南屯村、周辛莊村、禪房村、九門村、莊貨頭村、前堤里村、后堤里村、只照村。 歷史沿革 九門回族鄉人民政府坐落于九門回族村,九門歷史悠久,文化蘊涵豐富。據歷史記載,公元前271年藺相如筑九門城,公元前202年置九門縣,公元617年置九門郡,973年九門縣駐地于九門村。新中國成立后,1953年設九門回族自治鄉,1956年改為九門回族鄉, 1996年1月只都鄉并入九門回族鄉。 資源概述 該鄉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該鄉主要農作物有優質麥、玉米、大豆、大蒜、青椒、白蘿卜等,是藁城優質麥主產區。農業龍頭企業有石家莊市康奎食品有限公司,2000年該企業投資300萬元,年創產值1200萬元,主權以生產蒜米為主,依托外貿出口日本。該鄉還依托灘地資源,發展速生林種植近7000畝。 畜牧業是該鄉的主導產業,2000年全鄉雞只存欄300萬只,牛存欄1.65萬頭。為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改善九門傳統奶牛養殖方式,達到奶牛養殖“四化”標準,2000年在全鄉籌建了第一個奶牛養殖示范園區,園區規劃占地36畝,入戶32家,建有高標準擠奶廳、獸醫站等配套設施。該項目受到國家農業部肯定,原農業部常務副部長萬寶瑞、石家莊市委書記陳來立等給予高度評價。 九門回族鄉工業發展基礎較早,截止至2000年,鄉鎮企業達到2162家,其中鄉辦企業有九門蓄電池廠、只都冶煉廠,主要生產黃紅丹粉等各類化工原料,產品遠銷全國各地。主要龍頭企業有:德鑫人造板廠,投資1200萬元,年創產值2350萬元。該鄉為促進工業化進程健康有序發展,2000年規劃了黃莊工貿小區,小區占地150畝,建設投資2000萬元,另外,黃禪路發展帶和機場路發展帶成為帶動全鄉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經濟發展 該鄉依托良好的區位優勢和民族特色經濟優勢,圍繞畜牧養殖、鄉鎮企業和小城鎮建設,積極推進全鄉農業產業化經營,貿工農一體化經營格局初步形成。1997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8.03億元,其中農業產值1.6億元,畜牧業產值1.10億元。糧食總產3.07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3565元。1998年工農業總產值2.95億元,糧食總產3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3510元。1999年工農業總產值5.86億元,糧食總產3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3604元。2000年工農業總產值5.52億元,糧食總產2.99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3662元。2001年工農業總產值6.33億元,其中農業產值1.83億元,畜牧業產值1.30億元,糧食總產2.58萬噸,全年上繳稅金533萬元,實現財政收入82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88元。 近年來,藁城市九門鄉在大力發展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引導各村向建設和諧文化鄉鎮邁進。投入資金在鄉機關大院內先后建起了籃球場、乒乓球等健身場所。截至目前,全鄉共有8個村建起了文化活動廣場。 九門鄉黃莊村村委會有1000多冊圖書供村民閱覽,大部分是養殖、種植、致富等方面的。該村書記許愛青說:“這些書都是上級部門捐贈的,尤其在文化活動廣場的建設上,上級幫扶單位給予了大力扶持。” 九門鄉各村為把文化領域壯大起來,建起了自己的秧歌隊,每逢節假日就到外地演出自己的精彩節目,一些村還抽出資金為秧歌隊的成員們配置了鑼鼓、演出服裝等。 地域風情 1998年在九門村南,機場路西側重新修建了“文革”中被毀的九門清真南寺。該寺建筑考究,輝煌華麗,共計投資80萬元。大殿一卷一脊,后有一圈門,大殿后是六角窯殿,全是琉璃瓦蓋頂。另有南北講堂、東西廳及明清風格的“萬歲樓”等建筑。 該鄉境內兩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門古城遺址、莊貨頭古寺遺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