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高鐵出行是很多乘客假期出行的選擇。高鐵車廂里溫度適宜、不悶不燥,這份恰到好處的體感背后,究竟藏著怎樣的秘密?動車組沒有窗戶可開,它是如何“呼吸”的?
高鐵列車“呼吸系統”的核心,就藏在每節車廂頂部的空調機組中。這套智能空調系統如同列車的“肺”,為車廂提供適宜的空氣。
國鐵濟南局青島動車段濟南東動車所專項修一組副工長 王乾:以復興號為例,二等座車廂的定員人數在90人左右,我們要保證平均每分鐘進風量在60至80立方米,這個進風量既能保證乘客呼吸需求,又能確保空氣流通,避免產生局部沉悶,這樣大家坐著才會覺得舒服。
在高溫季節,空調系統的作用更為凸顯,尤其是送風機,它承擔著“吸氣”的重任,它將車外新鮮空氣吸入,同時將車內的空氣“吸回”,進行調節凈化后再“呼出”。
為了攔截粉塵等雜質,檢修人員會定期對空調核心部件進行深度養護,同時及時更換空調濾棉,讓進入車廂的空氣都能經過雙重過濾。凈化后的空氣會進入溫濕度調節區,最后,潔凈的空氣再通過車廂頂部和側壁的通風口送入車內。
國鐵濟南局青島動車段青島乘務車間隨車機械師 陳曉宇:頂部通風口呈“喇叭形”分布,就像一個微型擴散器,將清新空氣均勻吹向車廂各個角落,避免直吹造成旅客身體上的不適,側壁的輔助出風口則用于調節局部氣流,確保車廂內的空氣能夠充分流通。
空氣不僅要進得來,更要出得去。每節車廂的專用排風通道如同“排氣扇”,旅客呼出的二氧化碳、衛生間的異味氣體等,會被集中收集,通過車下的廢氣排放裝置排出車外。
陳曉宇:這套裝置像抽油煙機一樣,利用高速氣流產生的吸力,將污濁空氣高效抽出,確保車內空氣單向流動、持續更新,避免交叉污染。
高鐵上的“呼吸系統”還能對車廂內的部分空氣進行“內循環”處理,無需重新大幅度調節溫濕度,可以進一步節約能源。
王乾:這種新風加回風的模式相比全部使用新風,能降低65%左右的能耗,既環保又經濟。(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