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記者從西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2024年西安市城市交通發展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于近日發布。《報告》顯示,2024年西安加快推進綜合立體交通建設,大力發展智慧交通,優化多元出行與貨運物流體系,城市交通出行規模全面恢復,綜合實力與發展韌性進一步增強,為區域協同發展和城市能級提升筑牢交通根基。
綜合立體交通擴容落地
2024年,西安對外交通與城市軌道建設多點突破。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T5航站樓、GTC通過行業驗收,北二跑道投運;西安東站及樞紐工程建設用地交付率達83%,西延、西十、西康鐵路建設有序推進。兵馬俑專用線、包茂高速曲江至太乙宮段等多條高速建成通車,繞城高速等擴能改造項目加快前期準備。
城市軌道交通方面,地鐵8號(環)線、10號線(北跨先行工程)及5號線、6號線延伸段相繼開通,線網運營總長度增至403公里,較上年增加92公里,有效優化城市空間布局,緩解市區交通壓力,提升了城市綜合能級。
精細化治理緩解道路擁堵
截至2024年底,西安機動車保有量達573.52萬輛,連續3年增速超9%,其中新能源車達64.47萬輛、增速53.6%,摩托車有73.22萬輛、增速20.2%。中心城區個體機動化出行比例升至27.9%,增長0.8%,對道路運行與停車供給形成挑戰。
為應對這一情況,西安持續推進道路建設與微改造,通過可變車道、智能信控等智慧措施,實現路網車速運行穩步提升,其中二環路以內區域運行效率改善明顯,擁堵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多元出行織密網絡 穩控通勤效率
《報告》顯示,2024年,西安多元接駁出行體系不斷完善。高新云巴與軌道線網設3座接駁站,開通首日客流量達2.7萬人次;“捷巴士”服務面積累計達到23.5平方公里,涵蓋77個產業園(寫字樓)與18個住宅區,日均運送2000余人次;“社區巴士”服務243個社區,218條定制公交累計運送乘客超100萬人次。
同時,共享單車企業在地鐵口等重點路段高峰時段專人運維,保障接駁秩序。全年全市平均通勤距離9.1公里、平均通勤時間39.6分鐘,雖較2023年略有增加,通勤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維持。
貨運物流穩增拓新 強鏈賦能產業發展
2024年,西安對外貨物運輸量達30552.40萬噸,同比增長2.7%。“四樞紐一基地”貨物吞吐量1.35億噸,物流業務總收入1626.36億元,聚集企業2.5萬余家;中歐班列(西安)全年開行4985列,核心指標居全國第一;空港貨郵吞吐量增長9.3%,簽約招商項目81個,物流強鏈帶動產業有力發展。
此外,小件物流業務量增長近五成,全市郵政寄遞業務量累計完成17.32億件,快遞業務量(不包含郵政公司包裹業務)累計完成15.18億件,“樞紐+通道+網絡”現代物流體系逐步完善。
智慧交通加速推進 交通環境持續優化
西安組建智慧交通建設技術聯盟,以“行政+技術”雙驅動,印發《西安市推進智慧交通建設實施方案》,從新型基建、數據平臺、應用場景等六大維度推動落地。
2024年全市交通事故數量減少6.9%,死亡、受傷人數及財產損失大幅降低;大氣環境PM2.5降至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4%,道路噪聲降至65.3分貝,交通與生態環境實現協同優化。(記者 龔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