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省人大常委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四川將優化布局并新建一批國家級、省級林木種質資源庫,包括川北木本藥材、峨眉山珍稀樹種、秦巴山區觀賞彩葉樹種等種質資源庫。
林木種子是森林資源和林木種業的基礎“芯片”。9月30日,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上,《四川省林木種子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獲得全票通過,并將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條例增設了“種業創新”專章,激發科研單位和企業育種積極性。
省人大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賀江華解讀重要條款時說,條例明確了重點保護對象,規定對珍稀瀕危、特有樹種、優良鄉土樹種等五類種質資源采取有效措施加強保護,完善搶救性保護機制,規定林木種質資源庫、保護區的資源應依法開放利用。規范了品種審定與推廣程序,“規定引種同一適宜生態區良種需向省級林草主管部門備案并由其發布公告,引種本省無自然分布品種需通過試驗。”同時,條例還強化了全過程監管,保障生產者、經營者、使用者合法權益。建立可追溯制度,明確要求生產經營者建立并保存包含種子來源、數量、質量、銷售去向等內容的檔案,鼓勵使用電子化方式展示相關信息,確保種子質量安全可控。
省林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省于去年完成了首次林木種質資源普查,基本摸清全省林木種質資源類別、數量及分布情況。將強化現有20處國家級、省級林木種質資源庫建設,優化布局并新建一批國家級、省級林木種質資源庫,包括川北木本藥材、峨眉山珍稀樹種、秦巴山區觀賞彩葉樹種等種質資源庫。構建以國家級和省級林木種質資源庫為主,原地、異地和設施保存相結合的種質資源保護體系。
同時,四川還將對重點區域(如橫斷山區、華西雨屏區、大熊貓國家公園等部分生物多樣性富集區域)、重點樹種(如楠木、鵝掌楸、黃連木等30個重點樹種)開展專項調查。建立林木種質資源收集匯交機制,重點收集珍稀瀕危、特有及具有重要生態價值、經濟價值的林木種質資源。確定公布一批原地保存庫,實施古樹名木、重點樹種及重點區域林木種質資源搶救性收集行動,實現應保盡保,避免種質資源流失和滅絕。建立種質資源監測機制,對國家級和省級林木種質資源庫種質資源實行重點監測,對橫斷山區、秦巴山區等重點區域實行原生境監測,及時預警活力喪失、遺傳完整性下降的林木種質資源,組織開展更新復壯和搶救性保護。
此外,定期公布可供利用林木種質資源目錄,積極推進四川省林木種質資源鑒定評價中心申報國家級分中心,建立省級長期林木育種科研試驗基地,加速優異種質資源創制和新品種培育,選育一批優質、高產、抗病、抗逆的突破性林木良種,實現林木種子從生產到使用的全周期質量追溯,搭建種子市場交易平臺。(記者 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