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王洋 胡曉軍
千年窯火生生不息,景德鎮瓷器是世界認識中國、中國走向世界的重要文化符號。10月19日,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指導,江西省景德鎮市政府、江西省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的世界市長對話·景德鎮暨2025景德鎮論壇舉行。
本次活動以“瓷耀千年 融通四海”為主題,來自意大利、韓國、土耳其、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等國的市政府代表團,海內外文化界、商界代表等齊聚景德鎮,攜手共謀城市發展新路徑、共拓經貿合作新空間、共繪文明繁榮新圖景。
在城市更新中守護文化根脈
城市更新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如何守護城市的文化根脈,實現可持續發展與文化傳承創新的有機結合是全球城市共同關注的話題。
文化遺產保護是城市發展的基因血脈。“我們以文化遺產保護引領城市更新。景德鎮千年制瓷史留下眾多老窯址、老里弄,都是‘文明的活化石’。”景德鎮市市長陳克龍在分享經驗時指出,景德鎮全域實施陶瓷文化遺址保護系列項目,原真保護古窯址、古碼頭、古廠房、古戲臺,形成了以陶陽里、陶溪川、陶源谷、陶科園、陶博城為依托的文化格局。他特別提到,“陶陽里歷史街區的64條里弄、700余間老屋重煥生機,保留了明清窯作群的歷史風貌,實現了遺產保護與文旅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
韓國公州市前市長金正燮有相似觀點:“在保護老城區傳統建筑的同時連接新城區經濟發展,是我們持續思考的問題。”他認為,要結合現代技術、文化和藝術,在保護歷史與現代發展間取得平衡。
文化遺址的保護需要路徑創新。俄羅斯戈羅杰茨市行政長官亞歷山大·尤里耶維奇·穆德諾夫介紹,修復和保護戈羅杰茨的歷史建筑,部分得益于商業投資。在文化遺產建筑內設立博物館,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其在推廣文化遺產方面的潛力。他以一座坐落于19世紀建筑內的博物館為例,“這座文化遺跡曾僅存墻體,但在投資者支持下于兩年內完成重建。戈羅杰茨持續推進此類項目,歷史建筑正逐步修復”。
擴大城市文化的影響力
城市如何立足自身優勢,將文化底蘊和產業優勢轉化為文旅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各國市長們關心的議題。
景德鎮旅游市場持續火熱,2024年游客來訪超6000萬人次,僅今年國慶中秋假期就超900萬人次。“景德鎮的魅力,很大程度上來源于遍布全城的文化藝術創作空間。”陳克龍說,景德鎮以場館為節點,串聯產業與文旅,形成“一城瓷器千座館”的獨特景致,處處流動著瓷韻、瓷味,讓游客“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意大利蒙特盧波菲奧倫蒂諾市同樣是以陶瓷業為主的城市。在景德鎮參訪期間,該市市長西蒙·隆迪分享了他的觀察:景德鎮將陶瓷元素融入城市建設中,同時擁有眾多特色集市吸引游客消費。“陶瓷對地方文旅發展有促進作用。”他說,要把景德鎮的好做法帶回去分享、借鑒,并進一步開發本地陶瓷產業,充分展現意大利工藝的精湛與卓越,讓其煥發新的時代魅力。
土耳其伊茲尼克市2021年與景德鎮結為友好交流城市。伊茲尼克市市長卡根·穆罕默德·烏斯塔表示:“發展文化旅游不僅在于提升游客數量,更在于守護城市的精神內核、文化本真與美學價值。伊茲尼克與景德鎮在此領域相互啟迪,成為典范。”他介紹,秉持這一理念,伊茲尼克與景德鎮一樣,致力于守護和提升獨特城市風貌,將鮮活的文化遺產傳承后世,融合文化和旅游,打造全球魅力之城。
城市發展呼喚更多交流合作
當今世界面臨一系列挑戰,如何打破貿易壁壘、深化經貿合作、以更高水平開放賦能城市高質量發展,是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藝術恰恰是少數能夠跨越隔閡、凝聚共識的通用語言。
在景德鎮,瓷器是傳遞和平的使者。景德鎮始終敞開文化交流之門,增進著與各國人民之間的理解、尊重與友誼。近年來,景德鎮已與全球72個國家、180多個城市建立友好聯系,陶瓷產品遠銷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吸引50多個國家的藝術家常駐創作。
“景德鎮自古就是一座開放包容的城市,‘匠從八方來,器成天下走’‘行于九域,施及外洋’是其開放基因的生動寫照。”陳克龍表示,開放是雙向的賦能,景德鎮期待與全球產瓷區攜手,讓世界更多人感受陶瓷文化魅力,共同推動陶瓷文化在新時代綻放更大光彩。
“信任是兩個城市及國家間商貿合作的首要因素,文化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奧什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城市,景德鎮瓷器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商品,這種特殊的歷史基礎使兩個城市的合作成為必然。”吉爾吉斯斯坦奧什市議會副議長努爾巴耶夫·尼亞茲別克說。他計劃邀請景德鎮陶瓷專家到奧什開辦陶瓷培訓班,同時在奧什絲綢之路商貿展覽會上開設景德鎮瓷器展館,向中亞及其他地區的合作伙伴推薦景德鎮陶瓷文化。
《光明日報》(2025年10月21日 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