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上午,第二屆中國博物館學大會在蘇州正式開幕。本次大會由中國博物館協會主辦,蘇州市博物館協會、蘇州博物館承辦,騰訊基金會、蘇州博物館發展基金會為支持單位,以“可持續發展的博物館未來”為主題,凝聚學術思想、探索實踐路徑,共同擘畫中國博物館可持續發展的未來藍圖。
 
 
活動現場(蘇州博物館供圖)
蘇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金潔在致辭中表示,蘇州將以本次大會為契機,充分發揮地方文化資源優勢,持續加大對博物館事業的支持力度,為推動全國文博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蘇州力量。
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拾峰在致辭中表示,江蘇作為中國近代博物館事業的發祥地,近年來通過機制創新、資源整合、數字賦能等多項舉措,全力推動博物館事業高質量發展。將以本次大會為契機,與各界攜手共同探索博物館可持續發展之路,為全國文博事業貢獻江蘇力量。
 
 
活動現場(蘇州博物館供圖)
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劉曙光在題為《建設中國特色博物館學 邁向可持續發展未來》的講話中指出,本屆大會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主題,旨在推動中國特色博物館學體系的深化建設。大會發布的國際博協《博物館學辭典》中文版、《中國博物館無障礙建設指南》等成果,標志著中國博物館學在規范化、國際化進程中邁出關鍵一步。
新近出版的《博物館學辭典》中文版,為規范中國博物館學的學術話語、深化專業教育提供了基礎工具和重要學術資源,將有力帶動中國博物館學的規范化、系統化、國際化建設;《中國博物館無障礙建設指南》則是中國博物館人對推動全球博物館事業包容、平等、可持續發展的最新貢獻;《中國博物館陳列展覽精品·策展筆記》第三輯為我國博物館知識寶庫增添新的資源。第四屆全國博物館學優秀學術成果推介集中展現了過去兩年我國博物館學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的最新成就;第三屆“中國博物館協會年度青年人物”推介活動的啟動,延續了為博物館事業高質量發展培養新生力量的主題。
24日下午至25日上午,“中國特色博物館學建構的國際比較”“共生·共享·共建:可持續發展觀念下的博物館與社區”“博物館藏品管理與研究”“自然科技博物館建設”四個平行論壇同時召開;10月23日至26日,六場由資深專家與青年新銳聯袂呈現的公共講座依次開展,深入淺出的理論闡釋與生動鮮活的案例解讀共同將專業的博物館知識轉化為社會公眾易于吸收的文化滋養。
大會期間,中國博物館協會自然科技博物館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該專委會的建立,為全國自然科技類博物館搭建了一個專業的協作平臺,推動自然科技博物館領域的學術研究、資源共享和館際協作,提升行業的整體影響力和專業化水平。同時,這也是促進文史藝術類博物館與自然科技類博物館的溝通融合,是進一步推動中國博物館高質量、均衡發展的重要舉措。(來源:蘇州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