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四川 >> 南充市 >> 鄉鎮介紹 >> 五靈鄉 |
![]() |
五靈鄉 |
四川南部縣五靈鄉位于嘉陵江東岸,與儀隴縣柴井、賽金等鄉鎮接壤,系革命老區。屬亞熱帶氣候,四季分明。全鄉幅員37.7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389畝,轄15個行政村,108個村民小組,4107戶,總人口16430人,人均耕地0.82畝。五靈鄉一直大力發展生豬、蠶桑、勞務輸出、小家禽四大傳統支柱產業。場鎮基礎設施完善,集市貿易十分活躍,森林覆蓋率達40%。 行政區劃 五靈鄉下村:徐家溝村 白虎咀村 石城寨村 三角山村 黑水灘村 瓦向灣村 大堰坎村 福德場村 四房溝村 丁字橋村 大李溝村 岐庫村 樓鳳坪村 岐山壩村 何家溝村 產業經濟 五靈鄉一直大力發展生豬、蠶桑(是市縣基地鄉)、勞務輸出、小家禽四大傳統支柱產業,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紅苕等,經濟作物以油菜、花生、中藥材為主,小雜糧以綠豆、豌豆為主。2006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2922萬元,糧食年總產8500噸,農民人均純收入2766元。該鄉是全縣蠶桑基地鄉之一,2004年人均純收入2381元, 2004年鄉政府在農業生產上采取“抓早避災”,推廣優良品種,推廣白色農業等措施,保證了該鄉糧食總產量達到9200噸,鞏固了蠶桑、生豬、小家禽飼養等傳統產業,截止2004年底,全鄉共發蠶種4814張,產繭135182公斤,出欄生豬16714頭,小家禽135692只。 2004年2月,鄉政府擠出資金2萬元,調整養殖結構,統一引進優質“西河山羊”173只,落實3村4社李應清、7村9社何明勝、14村8社何志昌三個大戶集中養殖,循環發展。幫助和扶持14村8社何志昌養鴨,11村8社張玉松養豬專業戶的發展,以點帶動全鄉大面積發展。二調整種植業結構,政府主抓了優質花生、蔬菜、雙低油菜的種植,截止2004年底,全鄉種植優質花生4130畝,優質蔬菜4612畝,優質雙低油菜4000畝,糧經比例為3:7,實現農業總產值達2705萬元。 基礎設施 2004年3月,投資373萬元,長10.8公里,寬6.5米,路沿路標齊全的鄉道油路及場鎮硬化工程建成,改善了五靈的出鄉交通條件和場鎮居住環境。完成了石城寨村扶貧新村建設項目,新建蓄水池11口,供水站3處,便民路1000米,農戶三改四建五化30戶,改造村道公路2公里,新建成村道公路3公里。全鄉全年完成村道公路新建6.8公里,改(擴)建46公里。投資34萬元的丁字橋集雨節灌工程已經上馬,同時啟動了鄉小學D級危房改造。鄉宣傳文化中心新發展閉路電視用戶500戶,截止2004年底,鄉閉路電視用戶1750戶,實現了村村通電話、通廣播、通閉路的三通工程。 截止2005年底,有衛生院1所,村級醫療站15個, 共有醫務工作者52人。有村小學9所、中學1所,教師58人,教學班36個,獲得中級職稱19人,全鄉在校學生2360人,入學率100%,已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 截止2006年底,該鄉各村完成農網改造。安裝程控電話1000余門,有移動電話2000余部,家用電腦15臺。建有移動、聯通、電信基站各1座。場鎮建設面積1平方公里,居民有3000余人,全部用上了自來水和天燃氣,場鎮基礎設施完善,街道硬化1.5公里,集市貿易十分活躍。森林覆蓋率達40%。 社會事業 鄉政府以實施“陽光工程”為契機,狠抓勞務輸出工作。采取開講座、辦學習班、自學與個別輔導相結合等方式,截止2003年底共培訓農民工8000余人次,廣泛收集發布勞務輸出信息,全年全鄉輸出人員達6000人次,外出勞務收入達2788萬元。招商引資成果顯著,全年引進資金350萬元。完成固定投資373萬元。2004年村兩委的換屆選舉工作在黨委、政府的領導組織下,在充分發揚民主,征求多方意見的基礎上嚴格按照基層組織法的各項程序,直選產生了村委會班子,在4個村成功試點,公推直選村支部,選齊配強了村“兩委”領導班子。 2006年深入開展了“學習雍宗滿、我該怎么辦”,“爭滿活動回頭看”,“講文明、樹新風”等活動。鄉團委深入開展跨世紀“青年人才”和“青年文明”工程,積極開展“農村青年致富奔小康”活動。鄉婦聯積極開展家庭文明建設,積極開展了“雙學雙賽”活動,參賽婦女達4600多人次,參賽率達96%。積極開展“四五”普法活動,舉辦了“3·15”維權打假座談會,開展殯葬法規宣傳月活動,破除了迷信和喪葬陋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