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四川 >> 宜賓市 >> 鄉鎮介紹 >> 羅場鎮 |
![]() |
羅場鎮 |
羅場鎮位于川滇兩省筠連、高縣、鹽津三縣結合部,是文壇巨匠陽翰笙的故鄉。幅員面積 73.16 平方公里,轄 18 個村 1 個社區 127 個村民組 3 個居民小組,總人口 29626人。耕地面積 21406 畝,其中田 10081 畝,土 11325 畝。 歷史沿革 清代為高縣歸化鄉河歷三甲羅家垇。民國 18 年( 1929 )置羅家鄉。民國 24 年改聯保。民國 29 年 11 月復為鄉。民國 34 年改名四維。 1951 年 2 月,分置四維鄉、安樂鄉。 1952 年 1 月又分置光明鎮。 1956 年 2 月,四維鄉、安樂鄉、光明鎮合并稱羅場鄉。 1984 年復鄉。 1992 年 9 月撤區建鎮。 地理環境 氣候溫和濕潤,土地肥沃,海拔為 380 ~ 1033 米,宋江河橫穿全鎮,河東屬淺丘,河西屬深谷,年平均氣溫 17.5 ℃,年平均降雨量 1204mm 。 羅場鎮的蠶桑產業,克服了繭絲市場持續低迷,國家稅收政策調整及蠶農思想動搖等不利因素,目前,全鎮新栽“一步成園”桑 3萬余 畝,全年發種 30115 張,收繭 1.8 擔,獨占萬擔鎮鄉的殊榮,是川南蠶桑第一鎮。 資源優勢 除蠶桑聞名外,羅場鎮的茶葉也十分聞名,林湖茶廠生產的“林湖牌”系列茶,便是茶中珍品,2007年,林湖翠茶葉獲得了“第七屆‘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一等獎”稱號。華盛紙業是羅場鎮的優勢工業企業,所生產的各種紙遠銷川內外。 2004 年 8 月,年產 2000 噸的木質素黃酸鹽生產線竣工投產,標志著華盛紙業科技化水平的又一次跨越。該鎮農民依托華盛紙業,發展竹產業,現已栽竹 500 余畝,是增收致富的途徑之一。 林湖茶花以“種多、色齊、味香、時長、樹高、型美”聞名于市場,占領了市場。現在當地已有300余戶農戶種植茶花,規模達3000余畝,品種10余個,大、中、小規格茶花近50多萬株,儲備產值近1億元。其中新培育的“七彩茶花”一株花開多種顏色的花,更是茶花中的精品,受到市場青睞。產品銷往四川成都、綿陽,云南昆明、大理、麗江,貴州貴陽、遵義,廣東廣州,上海,浙江金華,江蘇無錫等地。 2006年,林湖村被省花卉協會授予“四川省茶花生產第一村”的榮譽稱號。 農村經濟 羅場鎮主產水稻、玉米、小麥、花生、柑桔、花卉、蠶桑、茶葉。 2002 年— 2003 年,糧食總產量分別為 13232 噸、 12944 噸,國內生產總值分別為 7856 萬元、 8358 萬元,第一產業分別為 3148 萬元、 3040 萬元,財政收入分別為 543 萬元、 256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 2102 元、 2253 元。 工業經濟 羅場鎮工業經濟以紙業制造、茶葉加工為主。 2003 年 8 月 1 日,年產 2000 噸的木質素黃酸鹽生產線竣工投產,為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2 年— 2003 年,鄉鎮企業總產值分別為 22530 萬元、 22050 萬元。 區位優勢 羅場鎮區位優勢明顯,川云中路縱貫全境,距縣城 14 公里,離筠連 15 公里,輻射云南鹽津縣興隆鄉、筠連縣海瀛鄉、高縣蕉村鎮、加樂鎮、落潤鄉、可久鎮、羊田鄉。羅場自古商貿繁榮,抓住了第三批小城鎮建設的機遇,按統一規劃、整體開發、標準化建設的思路,新建華盛街長300余米,農貿市場1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積達4萬余平方米。 社會事業 羅場鎮有高中 1 所,初中 2 所,小學 13 所,在校學生 3060 人,教師 212 人。羅場鎮中心校為市級“綠色學校”。有醫院、衛生院 1 個,醫生 18 人,病床 30 張。羅場鎮中心醫院為“二級乙等”醫院。程控電話、移動通訊已開通,水電設施齊備,具備了投資開發的條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