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玉璟
清晨的陽光剛灑進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庫倫旗庫倫鎮皂戶沁社區,“蕎鄉義警”隊員孫東光和社區民警一起敲開了居民的家門。“大娘,樓道這么窄,咱們還放這些廢品,不光是不方便,主要是安全隱患大。”這支由熱心居民組成的群防群治力量,成功化解了一起社區鄰里長期矛盾。
這是通遼市“萬警萬員進萬家”專項行動中的一個場景。今年以來,通遼公安以“主動警務”破題、以“預防警務”筑基,組織萬名警力、發動萬名網格員走村入戶,將治理關口前移,筑牢北疆安全屏障。
構建基層治理“通遼模式”
在基層社會治理實踐中,通遼市公安機關牢固樹立主防理念,推動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傾。為破解基層警力不足、服務覆蓋面不廣的難題,通遼公安堅持“警力下沉、保障前傾”,抽調30%機關警力充實社區警務、巡邏防控等一線崗位。同時,推動市縣兩級公安機關主要負責人落實“一崗雙責”,深入一線督導指揮,確保治理力量向基層傾斜、治理資源向基層匯聚。
從晨光熹微的社區到夜幕低垂的村屯,萬名警力與萬名網格員聚成一股溫暖的力量,走千家訪萬戶。他們以“警格+網格”為抓手,踐行“鐵腳板+大數據”工作法:白天走訪商戶企業,傍晚深入居民家中,周末排查老舊小區。通過錯峰錯時開展“拉網式+精準化”入戶排查,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通遼公安還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基層治理特色品牌。在通遼市公安局科爾沁區分局鐵南派出所,“美玲工作室”的名氣早已超出轄區范圍。社區民警包美玲負責的二六八社區,老舊小區多、流動人口多、管理難度大,但她憑著“嘴勤、腿勤、心勤”,把家家戶戶的情況摸得“門兒清”。“哪家有獨居老人、哪家有精神障礙患者、哪家近期有矛盾糾紛,都記在我的‘民情臺賬’上,更刻在我心里。”包美玲說。
從科爾沁區公安分局霍林派出所的“權叔警務室”到扎魯特旗的“移動蒙古包警務室”,從科左中旗的“背包警務”到奈曼旗的“金沙義警”,這些品牌構建起“公安主導、群眾參與、社會協同”的共建共享格局,織就了一張“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立體防控網。
全鏈條機制化解矛盾
“劉哥,你和鄰居于姐最近沒再因為噪聲的事鬧不愉快吧?”近日,通遼市公安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局新城第一派出所社區民警來到轄區居民劉某家中回訪。此前,小區住戶劉某與樓下鄰居因噪聲發生矛盾,在一年多的時間里,雙方多次報警。新城第一派出所多次聯合街道、社區、物業、司法所進行調解,最終促使雙方握手言和。
“看似小事,但都是民生大事。通過定期回訪,可以鞏固調解工作成效。”辦案民警的話,道出了通遼公安矛盾糾紛化解的“閉環思維”。這種思維的背后,是通遼公安從“被動維穩”向“主動創穩”的治理理念變革。
通遼市公安機關以機制創新為突破口,依托“七查六調三管控一回訪”工作機制,總結提煉“三必訪三必問三必做”工作法,形成了矛盾糾紛從排查、研判、化解到回訪的全鏈條管理。同時,針對“民轉刑”“刑轉命”案件的高發誘因,通遼公安進一步健全“兩所共建”“四所一庭”研判預警機制,定期召開風險研判會,對婚姻家庭、債務糾紛、鄰里矛盾等重點領域隱患進行分析,提前介入干預。今年以來,全市通過全鏈條機制化解的高危矛盾糾紛達800余件。
在智慧賦能方面,通遼市公安機關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構建“風險前置預警”體系,變“被動應對”為“主動預警”。目前,已建成“涉家庭糾紛警情積分預警模型”等5個重點預警模型,通過分析警情頻次、矛盾類型、人員關系等數據,對高風險隱患分級預警,并建立“市局推送—旗縣督辦—基層處置—結果反饋”的閉環機制,確保預警信息“發得出、接得住、處置好”。
今年8月,開魯縣公安局收到市公安局推送的紅色預警:轄區居民張女士近3個月內6次撥打110報警,均涉及與丈夫王某的婚姻矛盾及肢體沖突,存在“民轉刑”風險。接到預警后,開魯縣公安局立即聯動司法所、婦聯,一方面調取雙方過往糾紛記錄,掌握矛盾根源;另一方面上門開展工作,為張女士提供臨時庇護場所和法律援助。事后社區民警3次回訪,開展法治教育,最終成功化解這起高危隱患。
截至目前,通遼公安通過預警模型已發現處置潛在風險隱患5000余條,預警處置閉環率達100%。
構建快速反應防控網
“請大家看管好隨身財物,注意腳下安全。”夜幕降臨,通遼市萬達商圈人頭攢動,巡邏民警的提醒聲在熱鬧的人群中格外清晰。通遼市公安機關針對商圈、公園、夜市等人員密集區域,以及凌晨、深夜等案件高發時段,以“情指行”一體化運行機制為牽引,構建“人防+物防+技防”三重防線,優化“1、3、5分鐘”快速反應機制。
在通遼市主城區,科爾沁區公安分局構建“2大系統支撐+6種巡邏機制+88個巡防單元”布防的“2688”護安體系,成為治安防控的“硬支撐”。“我們把平臺資源接入派出所綜合指揮室,通過智能巡控與警民聯防,就能實時掌握轄區治安態勢,發現異常情況第一時間處置。”通遼市公安局有關負責人說。
“巡處一體”使得處警質效實現了再提升,一些糾紛、救助類的警情,就近的巡邏警力會立刻趕赴現場處置,大大縮短了接處警時間。為凈化社會治安環境,通遼市公安機關自今年4月起啟動“凈域”集中統一行動,持續保持對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的高壓態勢,加大對重點領域、重點時段的管控力度,動態排查整治風險隱患,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防控體系。
數據顯示,專項行動開展以來,通遼市刑事警情、治安警情分別同比下降7.61%和8.12%,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達99.8%,“平安通遼”的底色更加鮮明。
“現在不管遇到啥難事,找民警、找義警靠譜,心里格外踏實。”市民李先生的感受,體現了通遼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從解決樓道堆物的小事,到化解“民轉刑”風險的大事,通遼公安通過“萬警萬員進萬家”活動,真正把治理觸角延伸到了群眾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