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龍江省文化和旅游廳發布2025年度AAAA級旅游景區評定與復核結果公示,樺川縣星火稻鄉旅游景區成功躋身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行列。
星火稻鄉旅游景區獲評AAAA級景區(樺川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這背后,是縣委縣政府高瞻遠矚的戰略擘畫。樺川始終將景區建設作為推動城鄉融合、激活縣域經濟的關鍵抓手,自景區建設開始,便召集全縣各戰線優秀干部組建旅發專班,多次統籌調度,推動景區完成29萬平方米的提檔升級。從新建標準化游客服務中心、生態停車場,到打造20余個特色點位,從完善“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服務,到實現4萬人次單日客流的歷史性突破,每一處升級都彰顯著“以游客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讓“星火標準”成為區域文旅品質的新標桿。
星火稻鄉旅游景區夜景(樺川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這是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創新實踐。作為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的誕生地,星火村曾創下多個“第一”,第一個拖拉機站、第一個農民水稻科研小組、第一個寫入小學課本的新中國集體農莊.....如今,這份紅色基因與5000平方米生態稻田、朝鮮族民俗風情深度交融,催生出獨特的文旅IP。登上40余米高的星火塔,可俯瞰稻海翻波;體驗430米玻璃水滑梯,能感受速度與清涼的碰撞;在星火時光供銷社追憶往昔,于星火工坊體驗打糕制作,讓游客在一靜一動間觸摸歷史溫度與民俗魅力。自景區開園開始,首屆非遺美食文化節、寒地小龍蝦節、稻種嘉年華等特色創意活動相繼舉辦,共計吸引客流108萬余人,帶動收入8600萬元,印證了“以文塑旅、以旅興農”的鮮活成效。
景區俯瞰圖(樺川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這是歷史傳承與民俗魅力的交響共鳴。1948年,金白山帶領農戶在此開創集耕模式,1951年星火集體農莊正式成立,那段“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奮斗史,已鐫刻進景區的每一寸土地。如今,朝鮮族扇子舞的翩躚、長鼓的咚咚節拍、米酒的醇香與打糕的甜糯,讓民俗文化在體驗中傳承。多位非遺傳承人接過“文化接力棒”,高蓮花的糖、崔錦善的鼓融入景區肌理,使這里既是全國文明村、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更是鮮活的民俗博物館。
星火稻鄉的晉級,是樺川高質量發展的縮影。從曾經的貧困村落蛻變為“佳木斯后花園”,從單一農業種植到“紅色+民俗+生態”的多元業態,星火的蝶變彰顯著樺川激活存量資源、培育發展動能的卓越智慧。
星火塔、稻田畫(樺川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如今,AAAA級景區的牌匾在稻浪中熠熠生輝。這片孕育過集體農莊精神的土地,正以更開放的姿態迎接八方來客。當下,樺川縣正錨定“一城五業”發展戰略闊步前行,以星火稻鄉為支點,持續擦亮文旅品牌,讓“稻浪擎星火”的美景成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璀璨名片,書寫更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新時代篇章。(來源:樺川縣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