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在黔江區體育館路段的公共停車區域,市民陳先生將車輛停入標有編號的泊位后,地磁設備自動開始計時。一小時后他通過手機掃碼支付停車費,全程無需人員對接。黔江區通過盤活正陽街道一處閑置荒坡,建成占地1萬多平方米的桐坪公共停車場,新增車位420個,有效緩解了市民前往行政服務中心辦事的“停車難”問題。該停車場配備智能監控系統,通過高精度車牌識別技術,顯著縮短車輛進出場時間。
自今年7月1日《重慶市停車管理條例》施行以來,黔江區加速推進停車管理智能化步伐。目前,該區已完成1502個路內停車泊位智慧化改造,通過地磁感應、視頻識別等技術實現精準計時,并支持微信、支付寶等多種電子支付方式。黔江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智慧化改造基本杜絕了人工議價、亂收費現象,實現了路內停車收費電子化,所有收費數據實時上傳至管理平臺,為規范停車管理秩序、實現精細化管理筑牢了數據基石。
“現在出門前就能查看目的地周邊車位情況,到了直接停車,出場自動扣費,再也不用排隊繳費了。”正在梁平區行政服務中心辦事的張女士通過線上停車服務,查詢車位并在線繳費。
《重慶市停車管理條例》施行以來,梁平區構建智能化停車管理系統,提升停車管理效能。安裝智能高位識別攝像頭,實現主要區域路內停車位全覆蓋監測;通過車牌識別技術,構建“路內停車位+地下停車場”的智能監測網絡。
目前,梁平區已公布今年第一批新增智能路內停車泊位實施方案。根據梁平區交通流量、停車需求及道路狀況評估,2025年首批實施區域為雙桂街道、梁山街道主要路段,包括人民東路、凈湖路、湖光路、龍湖路、湖曉路、銀桂路、紫竹大道、月桂路等,后續將逐步覆蓋全區。
市停車管理事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黔江、梁平兩區的實踐為全市停車管理智能化提供了參考。未來,重慶將繼續以數字化手段破解停車難題,建立和管理全市統一的智慧停車應用,實時公布向社會提供服務的停車場分布、泊位數量、使用狀況等信息,讓市民享受更便捷、高效的停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