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武漢10月20日電(記者張銳、王建宏)“2025年湖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管理座談會暨銅綠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研討活動”20日在湖北大冶舉行。活動期間,《大冶銅綠山——2011~2018年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報告》正式發布,并為“銅綠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授牌。
“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湖北大冶市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時間最早、開采規模最大、采冶技術水平最高、采冶鏈最完整、持續采冶時間最長、保存最完好的一處古銅礦遺址。它的發現填補了中國古代冶金史的許多空白,開辟了中國礦冶考古的先河。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方勤介紹,自2011年起,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委派陳樹祥研究員牽頭,聯合北京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湖北理工學院及黃石市博物館、大冶銅綠山古銅礦遺址保護管理委員會,進行了8年考古發掘工作。其中,四方塘遺址墓葬區項目被評為“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該報告從田野調查、勘探、發掘到資料整理、出版,歷時十余年,全面收錄了2011至2018年在銅綠山古銅礦遺址保護區調查勘探、發掘的新發現和相關學科檢測、鑒定分析數據成果。
“該報告是一部涵蓋多學科的高水平學術集成,堪稱礦冶學與考古學領域的‘大百科全書’。”武漢大學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院長劉禮堂表示,研究院將在長江文明探源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宏大敘事中,進一步推動銅綠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文化內涵闡釋與保護建設工作,助力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